开炼机塑炼方法包括薄通塑炼、一次塑炼、分段塑炼及添加化学塑解剂塑炼。薄通塑炼通过小辊距反复通过胶料,直至达到所需可塑性,适用于多种橡胶,塑炼效果好且均匀。一次塑炼法通过较大辊距连续过辊,操作简便但塑炼效果有限。分段塑炼法通过多次塑炼和冷却停放,提高塑炼胶的可塑性和均匀性,适用于高可塑性要求。化学塑解剂塑炼法通过添加塑解剂提高塑炼效率,缩短时间,降低弹性复原。
开炼机塑炼通常有薄通塑炼、一次塑炼、分段塑炼及添加化学塑解剂塑炼等方法。
① 薄通塑炼法是将生胶在辊距0.5~1mm下通过辊缝,不包辊薄通落盘,重复薄通至规定次数或时间,直至获得所需要的可塑性为止。
例如,薄通塑炼的操作方法及步骤如下。
技术参数 胶种为国产一号烟片胶;设备型号为XK-450开炼机;装胶容量为30~35kg。
操作方法 开机检查设备正常后,调整开炼机前后温度至规定标准[前辊(45士1)℃,后辊(40士1)℃];将辊距调至4~5mm,将切胶胶块靠主驱动齿轮一边连续投入破胶4~5min;辊距调小至0.8~1mm,将破胶后胶片薄通10~13次,第一次薄通的胶片,第二次扭转 90°角加入;辊距调至10~12mm,将薄通后的胶片包辊后连续左右切割捣合3~5次,然后切割下片。将胶片放置在中性皂液隔离槽中冷却5~10min,取出胶片挂置铁架上,进一步冷却晾干,至胶片温度为45℃以下;然后停放8~72h,堆放高度应不超过500mm
薄通塑炼方法的主要特点就是辊距很小,一般为0.5~1.0mm。胶料通过辊缝后不包辊而直接落在接料盘上。这样反复经过辊缝数次,直至获得所需要的可塑性为止。薄通次数的多少依胶料可塑度要求而定。可塑性要求越大,需要薄通的次数就越多。
薄通塑炼方法塑炼效果大,获得的可塑度大而均匀,胶料质量高。同时,对各种橡胶特别是机械塑炼效果差的一些合成橡胶也都适用,所以这是目前国内实际生产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机械塑炼方法。
②一次塑炼法也称包辊塑炼法,是将生胶在较大辊距(5~10mm)下包辊后连续过辊进行塑炼,直至所规定的时间为止。在塑炼过程中不经过停放,且多次割刀以利于散热及获得均匀的可塑性。此法适用于并用胶的掺和及易包辊的合成橡胶。这种方法的塑炼时间较短、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但塑炼效果不够理想,表现在可塑性增加幅度小,塑炼胶可塑性不够均匀等。
③分段塑炼法是当塑炼胶可塑性要求较高,用一次塑炼或薄通塑炼达不到目的时而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先将生胶塑炼一定时间(约 15min),然后下片冷却并停放4~8h,再进行第二次塑炼,这样反复塑炼数次,直至达到可塑度要求为止。根据不同的可塑性要求,一般可分为两段塑炼或三段塑炼。对天然橡胶威氏可塑度一段塑炼胶可达0.3左右,二段塑炼胶可达0.45左右,三段塑炼胶可达0.55左右。这种塑炼方法的生产效率高,塑炼胶可塑性高且均匀,因而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但生产管理较麻烦,占地面积大,不适合连续化生产。
④化学塑解剂塑炼法是在上述的薄通塑炼和一次塑炼法的基础上,添加化学塑解剂进行塑炼的方法。它能够提高塑炼效率,缩短塑炼时间(如天然橡胶用0.5份促进剂M,塑炼时间可缩短50%左右),降低塑炼胶弹性复原和收缩。一般塑解剂的用量为生胶量的0.5%~1.0%,塑炼温度为70~75℃。为避免塑解剂飞扬损失和提高分散效果,通常先将塑解剂制成母炼胶,然后在塑炼开始时加入。塑炼胶威氏可塑度要求0.5以内时,一般不需要分段塑炼。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