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湖里岐山北路516号清华海峡研究院
您好!欢迎访问厦门威伯伦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400-0592-586
steve@weibolun.com​

技术资料

THE LATEST NEWS


橡胶,塑料,MIM,CIM 加工工艺

TO PROVIDE EXCELLENT PRODUCTS AND HIGH QUALITY SERVICES TO CUSTOMERS

厦门威伯伦科技与青岛科技大学强强联合:打造最强国产实验型橡胶密炼机,实验进口替代
来源: | 作者:刘俊发 | 发布时间: 今天 | 6 次浏览 | 分享到:


 国产密炼机迎来历史性突破


2025年7月 厦门威伯伦科技有限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正式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全新一代实验型橡胶密炼机,目标直指德国及美国,日本等密炼机公司长期垄断的高端市场。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中国在橡胶机械核心装备领域的重大突破,更为新材料研发提供了国产化解决方案。

                                               

厦门威伯伦科技与青岛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牌匾

 

青岛科技大学:橡胶领域的"国家队"


青岛科技大学作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军校",其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橡胶材料与装备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该校团队研发的"同步转子密炼机技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将混炼时间从传统工艺的15分钟缩短至3分半钟,能耗降低10%-25%。

学校拥有"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近三年获得15项国家科技奖,研发的化学合成橡胶湿法混炼技术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其培养的122名硕士、21名博士和15名博士后已成为橡胶行业的技术骨干,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人才保障。


厦门威伯伦:国产密炼机的领军者

厦门威伯伦科技凭借"中国高分子加工设备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的实力,已在实验型密炼机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公司自主研发的双转子非对称设计密炼机,混炼效率较传统设备提升40%,温度控制精度达±0.5℃,优于国际品牌±1℃的水平。开炼机辊筒表面经超音速喷涂处理,硬度达HRC60,耐磨寿命延长2倍;平板硫化机配备伺服液压系统,压力波动≤±0.3MPa,已成功应用于5G高频材料、新能源电池隔膜等前沿领域。

威伯伦组建了占员工总数30%的研发团队,近三年申请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其"密炼机转子自清洁结构"专利技术解决了行业物料残留难题,自主研发的智能混炼工艺数据库集成2000+配方工艺参数,可自动生成最优混炼方案。公司建立的三级服务体系确保7×24小时响应,客户复购率高达72%,同类设备价格仅为国际品牌的65%-75%,近三年为客户降低设备采购成本超8000万元。


技术突破:对标德国美国日本等密炼机公司,实现进口替代

德国HF公司作为全球橡胶混炼设备市场领导者,其UMIX-L系列实验型密炼机容积覆盖0.25至4升,采用温度控制混炼室和转子设计,在橡胶、塑料、制药等行业占据垄断地位。进口设备价格普遍在180-400万元区间,且维护成本高昂。

威伯伦与青岛科大的合作将融合双方优势:青科大提供橡胶材料混炼理论支撑,威伯伦则贡献设备制造经验,其五轴数控机床、慢走丝加工设备确保产品高精度制造。双方计划开发的新型密炼机将采用:

  • 航空级材料:转子使用中船重工711研究所特殊工艺处理的不锈钢,表面硬度达HRC72-74

  • 智能控制系统:集成青科大2000+配方数据库与威伯伦自清洁转子专利

  • 高效混炼技术:目标将混炼效率再提升30%,能耗降低20%,价格控制在百万元以内

 

合作前景:从实验室到产业链的国产替代

此次合作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构建了"高校原始创新+企业工程转化"的协同范式。双方将成立联合实验室,首先在半导体封装材料、航空密封胶等"卡脖子"领域实现国产化配套,目标替代率超60%。

业内专家指出,该合作有望打破高端实验型密炼机进口依赖,助力中国橡胶轮胎产业从"规模第一"向"技术领先"转型。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和"双碳"战略推进,高性能橡胶材料需求激增,国产化密炼设备将为产业链安全提供关键保障,推动中国从"轮胎制造大国"向"橡胶科技强国"跨越。

威伯伦与青岛科大的强强联合,不仅是两家单位的合作,更是中国橡胶工业自主创新的缩影。这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否续写国产替代的传奇,让我们拭目以待。